在3月27日“数字适老,城乡共暖”为主题的首届老年数字素养建设交流会上,5位专家围绕“如何建立解决农村老人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在专家看来,要发挥基层老年人组织作用,针对老年人需求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数字化服务,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此次活动由南方都市报、蚂蚁公益基金会|蓝马甲主办。
针对不同老人施不同的策
“我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老年人,对南方都市报、蚂蚁公益基金表示感谢!”在圆桌交流开始,谈及疫情期间老年人“数字鸿沟”困境,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说自己观看助老公益片感触落泪作为开场白,并从三个层面阐述“如何引导更多数字助老资源向农村倾斜”。
【资料图】
他说,既要关爱老年人更要拥抱老年人,要站在发展数字经济的高度,为老年人做好服务,针对老年人需求生产数字化产品,提供数字化服务,真正从配置资源角度,发动企业自觉把资源用在老年群体上。更重要的是通过乡村振兴战略,把数字化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结合起来,包括基础设施、相应的产品、服务体系的构建。
对此,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老龄社会治理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深表赞同。他表示,数字鸿沟不仅仅是老年人的问题,而是全年龄人口存在的问题,数字鸿沟不可能消弥或者填平,农村是“沟底”,最难弥合,解决农村老人数字困境一定要有多样性、多元性应对策略,针对不同老人施不同的策,供给与需求一定要对口。
发挥基层老年人组织作用
至于如何共建长期有效老年数字素养教育体系,强化农村老年人数字普惠教育供给?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泳看来,老年人数字素养顶层设计上,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帮助老年人提高数字素养。
但他同时谈到,目前老年人网瘾也非常严重。在顶层设计号召之下,不管企业还是地方政府,做了很多赋权老年群体的活动,当前老年人数字素养教育主要依靠亲友尤其是子女,提供反哺。他建议在6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包括教会老年人管理、查找并保存信息;如何发送信息与别人通过电子工具进行沟通;网购时怎么轻松使用界面,完成交易;网上办事如何填表,做各种各样身份验证,防诈骗等等。
党俊武认为建立农村老人数字困境的长效机制难处不少,在他看来,还是要发挥基层老年人组织作用,“最好是让会的老年人教不会的老年人,把教育基地放在农村老龄协会上,提升农村老年人数字技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志愿服务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田丰也提到,未来社会更多要面对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要面对老年代系和青年代系相互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们需要城乡的反哺,也需要年轻代系向老年人代系的反哺,更需要更多像蓝马甲这样的志愿者。
产品适老化要跟上养老观念变化
那么,从公益服务角度来看,在乡村引入公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有哪些难点需要突破?从技术手段来看,如何以技术能力赋能农村数字适老服务?
纪录片导演鲍曼华提到2022年调研乡村数字普及率,发现数字化普及处于比较基础阶段,“大多数人只会用老人机打打电话,会用智能机的老年人一般是刷刷视频,或者扫码支付、语音通话,但凡一个单键可以达成目的功能,他们需要反复操作”,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在数字产品中做包容性设计,智能产品适老化改造要跟上养老观念的变化。
在原新看来,解决数字屏障问题需要政府、市场、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是规则的制定者、评价的裁判员,控制好市场的入口、市场的运营;企业要有针对性生产出适合于老年人的产品,不仅仅是把字母或者屏幕的字放大一点,要从根本上想办法改变;市场遵循规则运行,给老年人提供更温馨、安全的数字化产品;老年人要终身学习,对任何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胡泳以自己教导父亲用智能电视为例,认为当前更重要的是基础设施适老化。宏观层面要消弥基础设施上城乡的差别,中观层面有赖于智慧社区适老化,包括智慧家居适老化、邻里共用设施的适老化、社会交往关系的适老化。最重要的是终端使用适老化,需要按照老年人体工程学重新设计,“我最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甚至有点残酷,很多老年人不会看智能电视,因为智能电视太复杂了”。对此,党俊武感叹道,老年人不懂操作智能电视“不是老年人的悲哀,是数字产业界的悲哀”。
Copyright © 2015-2022 南方娱乐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21 联系邮箱:855 729 8@qq.com